神尊介紹
最新消息 本宮簡介 聖母賜財福專區 活動記實 神蹟記錄 中華玉勅奉天宮天上聖母慈善功德會

 

神尊介紹
聖母爐主會

    本宮主神為天上聖母,另供奉全台唯一自大陸分靈之劉海財神(又稱偏財祖師)何仙姑娘娘月老星君等數十種神尊,齊力普化眾生,賜福善信大德。歡迎眾善信蒞臨本宮與聖駕結緣。

bullet

天上聖母

    天上聖母,民間俗稱「媽祖」、「媽祖婆」。是掌管海上航運的女神。由於台灣的歷史背景與地理條件,使台灣早期開拓以來,媽祖即成為民間信仰中,重要的保護神。在台灣以天上聖母為主祀的廟宇極多,可知其在民間信仰中地位之重要。

   據民間傳說,媽祖的俗身,係福建省興化府蒲田縣湄州嶼人。她出生後一月,不曾出聲哭過,因而其父林愿取名為「默娘」,媽祖自小聰穎過人且宅心仁慈,時常自動救人於危難當中。傳說她幼時即能預知禍福,後得傳玄機妙法,能乘蓆渡海,平波息浪,專救危船難民。宋太宗雍熙四年(西元987年)九月九日,媽祖二十八歲時,盛裝登山,羽化昇天。

   據傳,媽祖昇天後,如果海風驟起,船舶遇難,只要口誦媽祖聖號,媽祖即會到場營救。不僅湄洲嶼民爭相傳頌,福建沿海一帶漁民,在海難中也企盼媽祖能前來相助,其在漁民心目中,儼然成為能保護他們的海洋之神。

  基隆玉勅奉天宮所奉祀之媽祖一般稱為「港口媽」,由宜蘭縣蘇澳鎮北方澳進安宮直屬分靈來的,一般稱北方澳媽。又因本宮聖母是在廟的港口得以分別基隆玉勅奉天宮所以又稱港口媽。信仰區域涵蓋基隆台北縣泰山鄉.宜蘭縣南方澳,後建廟奉祀,現已成為地方信仰中心。

  現存於正殿的媽祖神像共有鎮殿媽、開基大媽 開基二媽、開基三媽、開基四媽、開基五媽、開基六媽、開基爐主媽、開基副爐主媽、鹿港媽、新港媽、北港媽及港口媽等各尊神像之稱法不同,主要是為了方便信徒恭迎膜拜,另有在名稱之前冠上以「基隆玉勅奉天宮港口媽,則是為區別該尊神像分靈之地。

歷朝對天上聖母之褒封
宋徽宗宣和四年 給事中路允迪使高麗,感神功,奏上,賜「順濟」廟額。
高宗紹興二十五年 封「崇福夫人」。
高宗紹興二十六年 封「靈惠夫人」。
高宗紹興三十年 加封「靈惠昭應夫人」。
孝宗淳熙十年 以溫、台勦寇有功,封「靈慈昭應崇善福利夫人」。
光宗紹熙元年 以救旱大功褒封,進爵「靈惠妃」。
寧宗慶元四年 加封「助順」。
寧宗慶六年 朝廷以神妃護國庇民大功,追封一家。
開禧改元 以淮甸退敵奇功,加封「顯衛」。
嘉定改元 以救旱並擒賊神助,加封「護國助順嘉應英烈妃」。
理宗寶祐改元 以濟興泉饑,加封「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協正妃」。
理宗寶祐三年 以神祐,加封「靈惠助順嘉應慈濟妃」。
理宗寶祐四年 以錢塘堤成有功,加封「靈惠協正嘉應善慶妃」。
開慶改元 以火焚強寇有功,進封「顯濟妃」。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以庇護漕運,封「護國明著天妃」。
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 以海運藉佑,加封「顯佑」。
成宗大德三年 以庇護漕運,加封「輔聖庇民」。
仁宗延祐元年 以漕運遭風得助,加封「廣濟」。
文宗天曆二年 以怒濤拯溺,加封「護國輔聖庇民顯佑廣濟靈感助順福惠徽烈明著天妃」,遣官致祭天下各廟。
文宗至順元年 賜「靈慈」廟額。
明太祖洪武五年 以神功顯靈,敕封「昭孝純正孚濟感應聖妃」。
成祖永樂七年 以神屢有護、助大功,加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建廟都城外,額曰:「弘仁普濟天妃之宮」。
宣宗宣德五年、六年 以出使諸番得庇,俱遣太監並京官及本府、縣官員詣湄嶼致祭,脩整廟宇。
毅完崇禎十三年 加封「碧霞元君」。
清康熙十九年 將軍萬正色以征勦廈門得神蔭、助取捷,並使遠遁,具本奏上,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
清康熙二十三年 琉球冊使汪楫以「水道危險,荷神護佑」復命,奏請春秋祀典。又將軍侯施琅,以「澎湖得捷,默叨神助」奏請加封;俱差官齋香帛、詔誥到湄褒嘉致祭。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
高宗乾隆二年 晉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天后」。
高宗乾隆廿二年 加封「誠感咸孚」。
高宗乾隆五十二年 封天上聖母,御賜恬瀾昭貺匾額。
高宗乾隆五十三年 加封「顯神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