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章 緒論
本 章 主 要 在 說 明 本 論 文 的 研 究 背 景 、 研 究 動 機 、 研 究 目 的 、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及 整 本 論 文 的 寫 作 架 構 。
第 一 節 研 究 背 景
電 腦 輔 助 教 學 軟 體 的 發 展 是 我 國 推 動 資 訊 教 育 的 重 要 工 作之 一 (Wu, 1987)。自 民 國 七 十 三 年 以 來 , 為 提 昇 學 校 教 師 資 訊 素 養 及 應 用電 腦 的 能 力 ,教 育 部 連 續 推動 一 連 串 的 計 劃 : 電 腦 輔 助 教 學 實 驗 工 作 計 劃 ( 74 ∼ 77 年 度 )、電 腦 輔 助 教 學 發 展 與 推 廣 計 劃 (78 ∼ 82 年 度)、電 腦 輔 助 教 學 發 展 與 推 廣 計 劃 (83 年 度)、改 善 各 級 學 校 資 訊 教 學 計 畫 ( 83 年 度 ) 等。其 中 最 近 「 電 腦 輔 助 教 學 軟 體 發 展 及 推 廣 五 年 計 畫 」 的 電 腦 輔 助 教 學 課 程 設 計 中 更 明 定 電 腦 輔 助 教 學 「 腳 本 設 計 及 程 式 關 連 性 」 為 重 點 課 程 軟 體 發 展 技 術 。
一個優良的腳本是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發展成功的基礎工作,尤其是在多
媒體電腦輔助教學的課程軟體發展,腳本設計及撰寫具有一無可取代的決定
性地位。如果要製作出優良的軟體,完善且嚴謹的腳本撰寫工作尤其重要,
好的腳本將會使整個CAI製作過程事半功倍(徐新逸,民84)。依據國立編譯館
「中等學校及國民小學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審查要點」中「送審課程軟體
者,應填具申請表,檢送課程軟體畫面腳本、軟體磁片(或光碟)、使用說明」
的規定,說明了腳本是課程軟體的品質審查的必要條件(國立編譯館,民83)。
目前國內電腦輔助教學市場中的軟體品質參差不齊,使得使用者在選用
時沒有一定的保障。而對於業界民間有能力開發軟體,卻苦無對教學設計熟
悉的人才,可提供良好的腳本支援電腦輔助教學軟體開發,也少有探討課程
軟體腳本設計的專書指引腳本開發人員。腳本的設計是電腦輔助教學軟體製
作的核心,同時也是整組參與開發電腦輔助教學工作人員溝通的依據,那究
竟是否有一些腳本設計的原則可供遵循呢?
本研究希望能從電腦輔助教學理論架構、軟體開發程序等各個方向,來
分析其中與腳本設計相關的議題,探討影響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腳本規劃
的關鍵因素。針對CAI 的開發廠商或單位,提供開發 CAI 腳本所應考慮的
因素,減少腳本發展的阻力,提昇CAI軟體的品質與參與開發的意願。
第二節 研究動機
一、腳本的設計規劃是電腦輔助教學軟體開發製作的核心
在製作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時,腳本具有重要的影響地位。一個好的
腳本是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的成功的必備條件,因此了解電腦輔助教學課
程軟體腳本規劃是極重要的課題。
二、國內缺乏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腳本開發的調查研究
由於國內的研究缺乏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腳本開發的相關資料,鮮少
有針對腳本規劃、撰寫及影響因素進行深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希望能針對
國內開發族群來探討這些問題,以了解國內在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腳本開
發的情形與影響因素。
第三節 研究目的
腳本是教學軟體的重心,也是瓶頸所在,因此本研究設定主要的研究目
的如下:
一、探討影響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腳本規劃的關鍵因素。
二、探討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腳本撰寫時可能遭遇的困難有那些?
三、探討不同行業(「廠商」與「國中小教師」),規劃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腳
本時,各影響因素有何差異。
四、提出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腳本規劃時所應注意的原則。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在本研究中,主要的目的是探討影響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腳本規劃的
關鍵因素。由於市面上電腦輔助教學軟體設計的內容、針對的使用者及種類
等非常的繁多,本研究設定範圍在教學課程軟體,也就是軟體使用的目的是
輔助學校課程的學習,軟體使用的主要對象是教師、學生或家長,課程設計
的內容是指學校所開列的學科課程,以教育部頒定課程標準學科為依據。對
於非「學科課程」的教學軟體,如以娛樂性、遊戲性為主的電腦輔助教學軟
體,則不在本研究的範圍內。
另外由於國內研究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的其他單位並不固定,所以本
研究並沒有把國內其他開發的研究單位列為樣本,例如附屬各大學學系、公
立社教機構、博物館等。此外廠商樣本部份,廠商太少,這是限制於國內開
發者不多的原因。另因時間及成本考量,教師取樣只取北部國中小教師,中
南部等國中小教師並未包含在內。
第五節 論文架構
本論文的架構如圖1-1所示,共分為以下五章來敘述: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在闡述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與
限制和論文架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在探討電腦輔助教學系統的發展理論、課程軟體腳本的特質、
影響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腳本規劃的因素及撰寫時遭遇的困難。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根據第二章所探討的相關文獻,提出本研究進行的基本架構,並提出本
研究的研究假說,及說明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的方法。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結果
首先描述樣本的基本特性,選擇適當的的統計方法來分析問卷的資料,
以驗證第三章的研究假說是否得到支持。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的方向
對於第四章的資料分析結果及研究的發現加以整理做成結論,並依此提
出建議給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腳本開發廠商及國民中小學教師,以供這些
機構在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腳本開發時有所參考。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電腦輔助教學的概念
本節首先對電腦輔助教學下一定義,了解什麼是電腦輔助教學,並且探
討電腦輔助教學的特性、理論基礎及電腦輔助教學的教學策略。
一、電腦輔助教學
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CAI) 就是利用電腦來直接
幫助學生學習的交談式(interactive)教學方法,以電腦媒體來提供課程內容,
利用練習式(drill and practice)、個別指導(tutorials)和模擬(simulations)等方式進
行教學,以達到教學目的(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 民75)。電腦輔助教學又
稱CBI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CBE(Computer-Based Education)、
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等,其要點是著重在充份發揮電腦的各種特
性,把它運用於教育上的教學用途,以提高教學品質,達到教學目的(Alessi &
Trollip, 1985; 徐新逸, 民84; 洪榮昭, 民81; 資策會,民72)。吳鐵雄定義CAI
為:「電腦輔助教學是一種將學生安置在已編寫好的電腦互動模式課程中的
教育理念,電腦依照學習者先前的學習反應,選擇下一個適當的主題或單元,
並允許學習者按照自己的學習能力調整進度」(吳鐵雄,民81)。Hicks認為
「CAI是一種直接運用電腦做為媒體,以電腦交談模式來呈現教材,並強調
是一個適合個別化的教學過程與方式」(Hicks & Hyde, 1973)。
近來學者逐漸把這種「電腦科技媒體運用於教育學習用途」的電腦輔
助教學模式稱為「電腦輔助學習(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 CAL )」,其著
眼在於電腦輔助學習背後的電腦科技及學習理念。這種由「科技媒體輔助教
學」到「科技媒體輔助學習」; 由「教師教學模式」為主到以「學生學習模
式」為主的改變,為新的電腦輔助教學研究開啟新的視野。所以電腦輔助學
習立場是:「電腦輔助學習研究設計應由學習理念主導,而應以較成熟可用
的電腦技術為主,主要是針對學習者的學習,而且學習者在電腦輔助學習的
過程中,永遠是主動者」(邱貴發,民85)。而電腦提供的互動式學習情境,
是一種教學的媒介,學習的催化劑,其最終目的是助學習者發生學習(計惠
卿,民85)。
二、電腦輔助教學的特性
充份運用電腦科技特性的電腦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方式比較之下,
可以發現,它具有許多的特點,敘述如下:
1. 交談互動:
電腦輔助教學之所以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科技,就是因為它的互動
特性 (鐘樹椽,民82)。而且多媒體發展輔助下,互動性是理想教學不可缺的
要素之一(Fleming & Levie, 1978)。電腦輔助教學可以將已規劃好的課程內容
逐一呈現給學生,在每一階段都讓學生有思考、回答或詢問的機會,電腦在
接收到學生反應之後,立即核對已設計好的反應,決定給予鼓勵、提示或糾
正,是一種雙向溝通的教學形式,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習效果。
2. 個別化學習:
電腦輔助教學可以適應不同學習者的背景、學習速度等個人差異,可以
實現個別化學習及精熟學習的理想(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系,民85)。而且由於
電腦具有儲存大量資料、分時作業及分支(branching)的功能,因此可以讓學生
依個人對教材吸收能力、背景知識、學習動機和對教材否同表達方式之偏好
來決定自己學習的進度與學習方式,這正是其他媒體無法做到的,也是傳統
教學中最欠缺的一環(Siegel & Davis, 1986)。
3. 學習管理與診斷的功能:
電腦具有儲存數據、處理資料的功能,因此可以記錄下學生的學習路
徑、操作記錄,也可以提供測驗來記發學生的學習結果,可以追蹤學習成果,
如此便可以觀察這些記錄來輔助學生,做不同的輔導,同時也提供了教師學
習管理與診斷的功能(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 民75)。
4. 模擬情境
電腦輔助教學可以模擬一些昂貴、危險的情境,做到一般教學難以達到
的教學效果。只要在電腦上設計不同的情境或程序,給予學生模擬練習與解
決問題的機會,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得到臨場經驗,就可以減低意外事件發生
的可能,這是其他教學方法難以達到的教學效果。
三、電腦輔助教學的理論基礎
CAI是一種教學方法,其教學過程與設計必須配合學生個別差異之需
要,CAI的課程軟體(courseware)設計往往必須從學習理論(learning theory)的
觀點來探討(林秀美,民84)。由於CAI的蓬勃發展
1.行為理論:傳統的編序教學(programmed instruction) 與練習式的CAI發展
就是以行為理論為基礎。行為理論的學習就是Skinner「刺激」與「反應」的
聯結關係模式(S-R)。學習要成功,教學者必須提供足夠的刺激,激發學習者
產生學習的反應(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 民75; 洪榮昭,民81; 王立行,民
80; 林秀美,民84)。
2.認知理論:認知學者認為學習不是刺激與反應的聯結,而是個體在學習情
境裡對各種事物間關係的認知歷程,是理解力與頓悟的改變或重新組織;認
知學者所感興趣的除了學習者學習了什麼外,還關心學習者如何獲得知識
(Jonasson, 1991)。人類在學習時,是如何處理訊息,是如何經由感官注意、
編碼(encode)、儲存(storage)、與檢索(retrieve)訊息,以及如何建構知識結構,
認知理論最大的貢獻是為個別指導式(tutorial)的電腦輔助教學提供一個具體
可循的設計原則(Ellis & Hunt, 1989; Gagne & Rojas, 1984)。
3.社會理論:人類的學習大多經由觀察及模仿他人的行為而來,教師應提供
模擬真實社會情境的學習場所,讓學生觀察問題的本質及尋求解決的方法,
練習將所學知識應用在模擬的假想情境,從嘗試錯誤中不斷修正自己的行
為,從而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及能力,這種社會學習理論影響了「模擬式」
CAI的理論基礎(王立行,民80)。
四、電腦輔助教學的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指教學進行的模式,目的在於提供學習者適當的學習方法,
達到教學目標。依Dick和Carey所提出的模式(1988),他們認為有效的教學
策略的要素有五項:(1)學前活動:包括引起動機、提示目標,提供學習前必
須具有的起點。(2)提供教學內容:包括決定教學順序,訂定教學單元的長度、
展現教學內容等。(3)學習者的參與:包含學習者的參與練習和回饋。(4)後續
活動:例如補救教學等。(5)測試:包括學習起點行為的認定,前測及後測。
電腦輔助教學中,有多位學者對電腦輔助教學的教學策略提供了許多不
同的模式(林純純,民83; 洪榮昭, 民81; 陳昭雄, 民77;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
心,民80a; Alessi & Trollip, 1985),常被引用的模式整理如下。
1.家教式:由電腦扮演教師的角色,提供教材給學習者,一步步指導學生學
習,當學生暸解後再進行下一單元。
2.練習式:依據學習理論,給予學生多次練習的機會,而產生永久的行為改
變,它容許有數次修正的機會,答錯了則給予提示,再提供更簡單
的練習題;若答對了,則再提出類似或程度較難的問題,如此直到
完全了解同類問題為止。
3.遊戲式:把遊戲設計加入電腦輔助教學中,使得學習者能在遊戲的情境中
學習,以達到學習目標。遊戲提供劇情與競爭性,遊戲結束後提示
輸贏與回饋。
4.模擬式:電腦模擬的意義就是在實際情況不允許或不容易表達的情況,儘
可能模擬真實的狀況,使學習者能從螢幕上感到實際現象,來進行
學習或做適當的決策及反應。
5.問題解決式:是一種提供學習者,以建立模式(model)和假設(hypotheses)的
一種教學方式。學習者甚至可以編寫一套電腦程式去測試各種
實際的問題
6.測驗式:提示問題以讓學生反應,再根據學生的反應做出回饋並予以記錄,
然後進行下一個提示問題,反覆進行。其目的在於學前評估、學習
過程中評估、學後成果評估。通常都先準備一套題庫,由題庫中篩
選出題目來測驗學生的能力(Manion, 1985)。
對於以上多種電腦輔助教學策略的應用,並不是說一定依此些模式分
類,大部分的教學軟體皆採用多種模式來進行。
第二節 電腦輔助教學系統發展的理論
電腦輔助教學的發展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從教學理論、介面技術、軟體
設計、美工設計到媒體製作、專家評估等,開發一個電腦輔助教學軟體必須
結合各種領域專家。
Steinberg提出了一個發展電腦輔助教學的架構, 說明了發展電腦輔助教
學所包含的元素(圖2-1) , 其中四個元素來自學習理論與教學模式,它們分別
是目標群(target population)、目標(goal)、任務(task)、及教學(instruction),最
後一個是電腦系統(computer system) (Steinberg 1989),這些元素說明了發展電
腦輔助教學是一個很複雜的工作,必須考慮學習者的特質、學習的目的、教
學系統設計技術及電腦使用環境等,才能共同運作整個電腦輔助教學。這些
元素分別敘述如下:
l 目標群(goal)是指CAI課程的學習者,不同對象有其個別的特質與特性,
以及學習者的起點行為。
l 目標(target population):應考慮學習的主題、相關的條件、行為狀態以及
滿足目標的標準。
l 任務(task):著重分析、計劃流程及評估結果。
l 教學(instruction):包含了教材、教法等與教學相關因素。
l 電腦系統(computer system):指與電腦輔助教學實施、發展相關的軟硬體
等媒體科技。
圖2-1 電腦輔助教學系統發展架構圖
資料來源:Steinberg,1989
第三節 教學軟體開發流程模組
CAI設計的方法不一而足,然而CAI是需要規劃的。CAI課程的成功與
否視這些規劃程序而定(Steinberg, 1989)。在這多樣的規劃程序中,Bergman
& Moore將多媒體教學軟體的發展,分為分析、設計、發展、製作、編輯與
評估(Bergman & Moore, 1990)。特別強調腳本製作與規劃,整理如圖2-2。
Allessi則對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發展八步驟模式(eight-step model),開發一
個CAI,大致可分為下列步驟(Allessi,1985):
一、定義目標(Define your purpose.)
二、蒐集相關資源(Collect resource materials.)
三、激發創意(Generate ideas for the lesson.)
四、組織創意(Organize your ideas for the lessons.)
五、 製作畫面(Produce lesson displays on paper.)
六、繪製流程圖(Flowchart the lesson.)
七、撰寫程式(Program the lesson.)
八、評鑑課程的品質與效果(Evaluat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lesson.)。
分析階段
設計階段
發展階段
問題分析
回顧分析文件內容
發展系統腳本
使用者分析
評估專案組員能力
系統流程設計
工作項目
繪製系統結構流程圖
視訊腳本
環境分析
系統螢幕/畫面呈現方式
音訊腳本
內容分析
課程的策略
靜態腳本
內容選擇
系統規格說明
電腦繪圖腳本
系統分析文件製作
教學策略設計
動畫腳本
評估系統分析文件
動機策略
文字腳本
客戶同意
互動模式策略
學習策略
回饋方式策略
製作階段
評估階段
錄影製作
測試準備
音訊效果製作
進行測試
電腦繪圖製作
評估結果
動畫製作
編碼
測試
調整
評估系統分析文件
客戶同意
圖2-2 Bergman教學軟體開發流程模組
資料來源: Bergman & Moore, 1990
Allessi的八個步驟之前四個步驟,可視為「醞釀期」,包括需決定課程
的目標、蒐集與欲發展之CAI軟體之課程內容有關的資料,然後再進行構思,
以創意的方式去表現課程內容。後四個步驟則可稱為「實作期」,亦即要將
組織好的創意,具體的表現出來,並安排成合理的教學順序,同時將欲呈現
之具體內容畫在紙上。最後再根據上述之流程與畫面,以程式語言轉換為電
腦可執行的軟體(何榮桂,民85),而腳本就是這些工作的整合與溝通。
其他尚有特別提到的發展模組如:Dick and Carey (1985)、Lee(1989),
Tarrant (1989), Tessmer & Wedman (1992), Yang (1995)、徐新逸(民84)。本研
究依據這些模組,特別擷取其與腳本規劃有關的重要因素,作為本研究架構
的理論。
第四節 課程軟體腳本的定義
課程軟體(courseware)是一種特殊型態的軟體,藉由電腦程式來提供課程
內容進行教學,不論是運用何種教學方式,教材內容如何安排,有效的課程
軟體必須是能達到教學的目標(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民75)。因此課程軟
體程式特別的地方在於,課程軟體內包含了大量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策
略」的設計,此為課程軟體的特色。
依據陳昭雄的看法,他認為課程軟體通常由三個必須要件所組成,這三
個要素分別是「一套教學策略」、「教學領域中相關的科目」、及「有關前
面二項的儲存媒體」(陳昭雄,民77)。
腳本(storyboard)在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製作發展中是必須的,各種電
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開發的流程都提到腳本撰寫的需要(陳明溥,民80; 何
榮桂,民85; 徐新逸,民84)。
文獻上腳本的探討大多與視聽媒體影片相關,或是用於CAI規劃,整理
完整且與電腦輔助教學有關的文獻如表2-1:
表2-1 腳本的定義
何榮桂(民85)
腳本是依據系統流程中,節點與節點的關係而形成
的多向度(multi- dimension)的畫面設計,一個CAI
課程軟體係根據腳本加以編碼而成為電腦可執行的
軟體。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民75)
腳本是課程設計者將它的教學構想描繪出來的稿
紙,每個畫面可能包含了文字說明、圖形解說、動
態釋義等不同的教學方式。
Kemp, J. E. and Smellie, D. C. (1989)
腳本可以將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以視覺化的方式呈
現,它是由一連串的草稿和草圖所形成的畫面。
Morrison, G. R. & Ross, S. M. (1988)
腳本是一種可用於規劃(planning)電腦輔助教學課
程軟體的方格紙,它與教學螢幕畫面有一對一的對
應關係,可用於電腦教學的螢幕設計,方便以後程式
編寫、畫面評估。
Dean C. T. (1988)
腳本就是以每一個螢幕呈現為單位來定義和撰寫電
腦輔助教學課程的畫面,包括課程進行的風格、結
構、程式需求、文字影像、回饋與順序等。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整理
腳本是未來發展軟體的依據,格式可因需要而異,最好包括最終產品呈
現時的全部說明事項(黃雅萍,民83)。
第五節 影響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規劃的因素
本研究中「影響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規劃」影響的因素,主要來自三
個部份:一是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出版之「CAI課程軟體腳本評估參考標
準範例手冊」,二是Bergman & Moore以「腳本為重心」的媒體教學軟體的
發展模式,三是在文獻上學者專家的意見。
依據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出版之「CAI課程軟體腳本評估參考標準
範例手冊」,將CAI課程軟體腳本評估參考依共同性質把項目分成六大主題
24小項(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 民80b)。此24項評估的影響因素如下:
一、 腳本主題
1. 腳本課程範圍:主題包含的範圍必須適當而且容易具體化。
2. 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陳述具體,必須與課程標準配合,而且能以CAI
的方向表現。
二、 學生能力分析
1. 起點行為:配合學生應具有的教育背景,提供適當的學前評量,並且
足以引起學習的動機。
2. 終點行為:提供適當的學後評量,記錄學習設計。
三、 課程內容
1. 正確性:呈現的知識技能正確,敘述的專業用語無誤。
2. 組織性:包含的深度、廣度恰當,順序合乎邏輯,使用名詞一致。
3. 適切性:難易適中而且具有可讀性,適合以電腦展現。
4. 例題:例題充分,而且與內容配合。
四、 畫面設計
1. 文字:文字大小應考慮螢幕解析度,安排簡潔,而且表達流暢,符合
閱讀習慣。
2. 圖形:圖形構圖細密,與文字整合出現,使用恰當。
3. 動畫:動畫構圖細密適中,使用恰當,足以達到教學目標。
4. 邊界:邊界前後安排一致。
5. 提示:提示與內容配合,出現醒目,而且允許使用者有充分時間檢視。
6. 回饋:運用得宜,有矯正的作用,數量適當,有多樣化的情意鼓勵。
7. 聲音:聲音配合內容,使用恰當。
8. 視窗:適時使用視窗,位置適當。
五、 腳本系統結構與流程圖
1. 結構:結構清晰。
2. 順序:合乎邏輯,避免無窮迴圈。
3. 分支:分支恰當,主、分支間分明。
六、 整體整合
1. 內容與腳本流程:腳本內容經過適當的分析,而且分析的課程合乎系
統流程。
2. 腳本的系統與流程畫面:每一個節點與畫面互相配合,畫面流出、流
入的方向配合流程方向。
3. 製作的可行性:單元的內容適合以電腦展現。
4. 整合實務:完成的腳本可由程式員進行編碼,
5. 其他。
在電腦輔助教學中,引起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是一有效的學習策略。因
此在教學設計與腳本規劃學習動機的設計與安排將決定教學設計的成敗
(Spitzer, 1996)。適當的視訊媒體設計也是CAI在規劃時應予以在各種不同的
媒體腳本上考量 (Kearsely & Frost,1985)。
國內學者計惠卿指出,內容與創意是一電腦輔助教學設計的關鍵(計惠
卿,民84)。王國興則提出腳本編製的注意事項:依據架構繪製流程圖、單
元內容完整正確、封面設計須具有吸引力、目標明確、操作說明簡單明瞭、
單元目錄清楚、內容用詞前後統一、回饋提示等(王國興,民80)。Wright提
出一些多媒體教學軟體發展成功的策略:在有效的時間與預算內確定目標、
方法,軟體發展前應先確實完成分析、設計等(Wright,1993)。
Bergman從一多媒體專案管理的角度來看多媒體教學軟體的發展,他把
多媒體的開發分為分析、設計、發展、製作、編輯、與評估等階段(Bergman &
Moore ,1990),其中設計階段關係著腳本的發展。我們依前述Steigberg的發
展架構(圖2-1),把Bergman、Spitzer、Wright、王國興、計惠卿、教育部
電子計算機中心、認為的影響因素分類如下:
一、使用者的特質面:包括學習者的使用環境、學習者的電腦經驗、學習者
的起點行為 。
二、學習的目標面:學習主題範圍、學習目標是否具體、課程內容難易度
三、電腦的特性面:視訊(video)設計、動畫的設計、電腦繪畫的設計、音樂
的設計、對程式設計的了解。
四、CAI的教學設計面:引起注意力的方法、學習動機的策略、課程呈現的
風格、教學策略的設計、交談互動的方式呈現、課程流
程的控制決定權、測驗的方式、學習記錄的設計、回饋
方式的決定。
五、工作分析設計面:學習事件的安排、腳本評估計劃。
第六節 撰寫課程軟體腳本時遭遇到的困難
課程軟體腳本的撰寫實際並非單獨個人理念足以完成,需圖文美工、教
育心理、視視聽媒體、程式設計等專業人員的配合,共同規劃設計。否則,
縱使有完美的腳本,卻在技術上無法實行,亦是徒勞無功。所以在撰寫時或
撰寫後的製作常常會遇上一些阻礙與困難。
Richards指出以腳本紙來撰寫腳本端視設計規劃者所受的訓練、經驗及
其同伴所使用的腳本格式而定,許多不同的腳本格式可能造成不同組員內的
溝通問題。與腳本撰寫直接相關的就是如何把各種組員專家的設計以電腦特
性來呈現。缺乏良好的腳本符號是溝通的一大難題,腳本無法畫的太詳細來
表示其想法。他提出螢幕特性的表現可以用各種不同的符號代表來解決這困
擾。(Richards & Salisbury, 1986)
Barker (1987)指出腳本畫面一旦數量增加時,管理不容易,應有一管理
工具。腳本設計通常是在紙本上作業,不易了解以後在螢幕的呈現效果
(Kincaid, Braby & Mears, 1988)。有些對於電腦不太了解的內容專家
(computer-shy subject expert)當他想了解在腳本設計完後在電腦的效果時,就
可能發現腳本無法達到他的目的(Black, 1987)。因此可設計一發展工具,能直
接在電腦上製作腳本,馬上了解螢幕設計的大致結果,並且可以快速產生流
程圖(Chandra, 1988)。課程軟體腳本撰寫缺乏創意是最大的問題,它會使得
CAI的特性無從發揮,效果甚至比不上一般教學模式,所以應多鼓勵撰寫時
創意的展現(Perkins, Calhoun, Sickle, & Welch,1996)。
綜合以上研究,我們整理出影響因素如下:
1.撰寫腳本時的畫面無法畫得太精細,來表示真正的設計。
2.系統流程圖難以在腳本畫面上表示。
3. 腳本撰寫時無良好創意,難以發揮。
4. 腳本撰寫時無良好的符號表示各種電腦效果(如氣氛、緊張程度)
5. 媒體製作及程式設計人員無法了解腳本的設計細節。
6. 腳本撰寫時數量龐大,無適當工具作腳本每頁的管理。
7. 腳本撰寫時無法確實了解將來可以在螢幕呈現的效果、
8. 腳本撰寫時無法確實了解將來可以在音效呈現的效果。
9. 腳本撰寫時無法確實了解將來可以在視訊呈現的效果。
10. 腳本撰寫時無法確實了解將來可以在動畫呈現的效果
11. 腳本紙的設計規格不適用